发布时间:2025-05-30 05:45:39 来源:第43集大结局 作者:{typename type="name"/}
孩子们在合肥植物园体验趣味科普
合肥植物园的触手藏科创动室内科普教育场所
合肥植物园花卉种类繁多
合肥植物园自1987年开放以来,一直是可及合肥居民喜爱的科普地标。合肥植物园以其生态园林风貌与植物文化相融合而著称,普场是馆蕴集植物种质资源保育、科研科普、触手藏科创动旅游休憩于一体的可及综合性植物园。依托丰富的普场植物资源、广阔的馆蕴湖域面积、独特的触手藏科创动植物文化,合肥植物园园区内建有艺梅馆、可及科普标本馆、普场自然教育中心等室内科普教育场所。馆蕴
为了做优做实科普工作,触手藏科创动合肥植物园在湖滨绿色长廊里“看雪听松”“芦荻藏舟”“在水一方”“落霞飞凫”等景区经过精雕细琢,可及优化植物配置,普场提升了景观效果,加深游客对植物保护相关知识的印象,使他们树立起绿色环保的生活理念。
优质的科普资源让园区始终保持着强大的创新活力,365天为游客送上多元化的“科普大餐”。合肥植物园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禀赋,通过“沉浸式”的方式让参观者学习自然科学知识。该园每年都举办“科普夏令营”“国庆科普黄金周”“科普知识专题讲座”科普导游讲解等科教活动,内容有植物趣味知识、家庭养花等讲解和观察植物细胞、花卉种植实践等。此外,植物园专门建有科普长廊展板、花木铭牌1000多块,并利用园网站、官博、官微和其它媒体发布植物科普信息,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吸引了每年130多万人次前来参观。
实践是最好的老师,合肥植物园积极探索自然教育作用和实践育人功能,面向大众尤其是中小学生策划开展了各类科普教育活动,用活用足自然资源,聚力搭建科普桥梁,做大自然的“翻译官”。自然路径教育、主题场馆科普、观鸟活动、植物知识讲解等,每年服务游客和中小学生130多万人次。
戴胜、乌鸫、红头长尾山雀、黄腹山雀、北红尾鸲……在合肥植物园包括留鸟和过境的候鸟有270种左右,鸟类资源非常丰富。安徽有多少种鸟?鸟类生存需要什么环境?怎样使用观鸟镜……合肥植物园充分利用优质的自然资源,制作观鸟图册供游客了解学习使用,并不定期开展观鸟活动,让游客用耳朵聆听鸟鸣,用眼睛识别鸟类,用心灵捕捉自然。
植物资源是我国珍贵的自然资源,为此在植物园设有78块科普展板,33块科普长廊展板。其中包括合肥植物园科普画廊以及中国植物园联盟公众科普计划之植物科普展、珍稀濒危植物保护科普展等,通过这些科普展板,让游客们在优美自然的环境中学习知识,使他们对植物资源有更加直观深刻地了解。
在合肥植物园不得不提的就是梅花展,每当冬季到来,蜡梅、茶梅、梅花等冬季花卉就相继登场。徽州骨红、粉红朱砂、素白台阁、飞绿萼、送春、乌羽玉等梅花品名诗意盎然。在梅园中,百株树龄超50年以上的古梅铮铮挺立,古梅三甲“梅仙”“梅圣”和“梅士”早已声名远扬。踏雪赏梅,在错落有致、暗香浮动的梅园中“陈俊愉陈列馆”记录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梅花院士”陈俊愉陈先生生前非常热爱家乡,研究梅花近70年,是中国花卉园林的泰斗式人物。为了让梅花绽放庐州,他曾多次来到合肥,指导合肥人栽培梅花等植物。1993年,合肥植物园梅园开始规划建设,陈俊愉赶来为合肥植物园的梅园奠基,并植下了植物园内的第一棵造型梅花树——徽派游龙梅。
2007年,陈俊愉将部分手稿、书籍、生平资料、证书及其他物品等捐赠给了合肥植物园。2012年陈俊愉去世后,他的家人又将其生前所用物品及衣物捐赠给了该园。如今,“陈俊愉陈列馆”已经成为合肥植物园重要的人文景观,在弘扬梅花文化、花展旅游、科普教育方面均起到了积极重要的作用。
合肥植物园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省、市三级科普教育基地,安徽省旅游局推荐的安徽十处最美的地方之一……众多殊荣加身,合肥植物园始终坚持常态化科普研学理念、不断创新宣教形式和内容,利用好珍贵的自然资源向广大市民传播“有深度、有温度”的科普教育,让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闪烁着科学魅力。(合肥通客户端-合报全媒体记者 何芳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