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过程全链条监管 守护“舌尖上的安全”——江西省严把豇豆质量安全关探访

  发布时间:2025-05-29 21:38:23   作者:玩站小弟   我要评论
盛夏时节,在江西省丰城市袁渡镇豇豆育种基地内,洪鑫种业有限公司下称“洪鑫种业”)育种人员袁晓云正头顶烈日,仔细察看豇豆的长势,努力筛选发掘出具有高产、优质、抗病等性状的可利用优异种质资源。“现在地里长 。

  盛夏时节,全过全关在江西省丰城市袁渡镇豇豆育种基地内,程全洪鑫种业有限公司(下称“洪鑫种业”)育种人员袁晓云正头顶烈日,链条量安仔细察看豇豆的监管江西长势,努力筛选发掘出具有高产、守护舌尖上的省严优质、安全抗病等性状的把豇可利用优异种质资源。

  “现在地里长的豆质是‘黄金春秋’,该品种适应性好,探访抗病性强、全过全关稳产高产,程全产量可达每亩3000公斤至4000公斤,链条量安深受农户喜欢。监管江西”袁晓云介绍。守护舌尖上的省严

全过程全链条监管 守护“舌尖上的安全”——江西省严把豇豆质量安全关探访

  不仅洪鑫种业能选育出优良品种,安全在袁渡镇豇豆种子产业园里还有另外37家同样优秀的豇豆种子企业。据悉,该产业园豇豆种子年销售量突破500万斤,占据了全国豇豆种子三分之一以上的销售市场。

全过程全链条监管 守护“舌尖上的安全”——江西省严把豇豆质量安全关探访

  选优豇豆种子是江西打好豇豆农药残留突出问题攻坚战的有力举措。去年农业农村部将豇豆农残突出问题攻坚治理工作列为重点任务之一,作为全国豇豆主要产区之一,江西肩负着保障豇豆安全的重要使命。江西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走基层、入田间、访农户、查农情,聚焦治理重点环节,坚持问题导向,豇豆农药残留突出问题攻坚治理专项行动全面铺开。

全过程全链条监管 守护“舌尖上的安全”——江西省严把豇豆质量安全关探访

  立良制构建“数据网”

  豇豆是百姓餐桌上常见的蔬菜之一,人均消费量大,但因豇豆花果同期、采摘间隔短,加之豇豆种植户耕地碎片化、生产散,生产中易因农药使用不当出现残留超标的问题,给豇豆治理带来了挑战。

  如何破题?通过调查摸底收集种植信息,建立豇豆主体名录,是江西省抓组织环节、夯实豇豆农残治理基础的有效举措之一。

  “2023年全省种植豇豆主体2007家,面积合计6123.58亩。现有在田种植户897家,面积合计2943.22亩。”江西省农业农村厅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副局长万华介绍,江西豇豆种植面积广,以散户为主,为全面摸清全省所有豇豆生产环节中重要主体信息,利用江西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大数据智慧监管平台,开设豇豆专区,再协调所在区域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监管员、村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协管员,深入乡村农户、田间地头进行精准摸底调查工作。

  万华表示,此举不仅精准落实豇豆种植区域,形成豇豆种植分布“一张图”,为豇豆农残的有效治理奠定基础,还能减轻基层监管人员不足的压力,成为动态监测豇豆生产环节的重要主体。

  在高安市石脑镇的“心连心化肥”农药店,玻璃柜台和立式展柜里陈列着琳琅满目的农药。自打清晨开门营业,前来购买农药的顾客就络绎不绝。

  “购买农药,请出示身份证,方便我们记录信息。”该农药店负责人周铁江介绍,对照石脑镇2024年豇豆种植主体名录,建立销售农药台账,记录购买日期、品种、数量等信息,并将信息及时上报至市农业农村局,将其列为重点关注对象,从源头避免过量购买、施用农药。

  明确责任,才能守土有责、守土负责。江西各地还结合实际,制订工作方案,成立工作专班、包片专家组及豇豆农药残留突出问题攻坚治理领导小组,压实工作责任,全面推进豇豆农残集中治理。

  推良技密织“安全网”

  受传统栽培、防治等观念影响,豇豆种植户为减少病虫害损失,提升效益,重产量不重质量,“见虫打虫,见病打病”思想严重,绿色防控意识不足,导致乱用药现象普遍。

  农民出题,专家攻关。

  走进丰城市袁渡镇河垄村春豇豆示范区,虽已进入种植收尾期,但豆秧上仍挂满了青绿的豇豆,豆身细长、表面光滑。

  “河垄村采用新技术种植豇豆,有效防治病虫害,降低农药使用量和残留率,农药减施效果显著,豇豆产量有所提升。”丰城市农业农村局植保站站长张露说,对照示范区和对照区农户豇豆病虫害防治情况,亩化学农药使用量(折百量)平均减少30.24%,豇豆病虫害损失率降低5.24个百分点,平均每亩节本增效1142.3元。

  豇豆产量和效益的提升,秘诀在于绿色种植。20亩示范种植的豇豆,是在丰城市农业农村局植保站指导下,采用豇豆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通过安装昆虫性信息素交配干扰释放器装置、种植天敌栖息植物、搭建“全包围式”防虫网等绿色防控措施,防治豇豆蓟马、斜纹夜蛾、豆荚螟等害虫,减少化学农药使用。

  种植成本更低,生态和社会效益更显著,示范区也取得实效,张露特别兴奋。兴奋之余,她和团队开始思考如何进一步推广豇豆种植生物防治技术。

  河垄村春豇豆示范区在江西省不是个例,近年来,江西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牢固树立“公共植保,绿色植保和科学植保”理念,大力推行生态调控、健康栽培、生物防治、理化诱控、生态调控、科学用药等绿色防控措施,全省建设豇豆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区11个,示范面积141亩。

  新技术的推广加快了新思想的转变。为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江西把宣传发动、舆论造势贯穿于豇豆农药残留突出问题攻坚治理工作的各领域和全过程。一方面,重点对豇豆主产区的种植户、农资店主等广泛宣传农资识假、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以及《农药管理条例》《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另一方面,对农药经营者开展集中培训,以自我提升、主动作为的方式推进规范农药经营行为。2024年针对豇豆种植主体、农药经营主体举办培训班181期次、培训8384人次。

  严监管强化“追溯网”

  “嘀——”用手机一扫每束豇豆上的二维码,跳出来的承诺达标合格证上,豇豆种植主体、联系方式、产地、检测参数等信息一目了然。

  在高安市上湖乡赤星村豇豆种植基地内,10多名工人穿梭于豇豆大棚间,将采摘好的豇豆打包成捆,并贴上可溯源的二维码标识。该基地标准化种植的豇豆全部带“身份证”新鲜上市,用手机一扫每束豇豆上面的二维码,就可溯源求证。

  “要想了解你所买是豇豆是否安全,只要扫一下每束豇豆上的二维码就行。”高安市众合农业专业合作社工作人员王仁华说,挂上二维码的豇豆必须承诺常规农残不超标、不使用禁限用农药和非法添加物等,方便消费者放心选购。

  这个溯源二维码从何而来?为何如此重要?

  “这是江西严抓豇豆质量安全的重要举措之一,推进承诺达标合格证‘四必链两鼓励一查询’开具模式。每次豇豆采摘上市前,安监员检测合格后才向种植户发放承诺达标合格证,没有合格证豇豆就无法进入市场,对于农户和收购商来说都是一种外在约束。”万华介绍,使用追溯标签二维码方式,将源头生产主体及相关环节主体责任关联起来,形成源头可溯、去向可追、责任可究,督促各环节主体落实质量安全责任,有效解决豇豆质量安全问题。

  与此同时,江西把严格执法监管作为豇豆治理的重要抓手,始终坚持问题导向,采取分级监测、分区抽检、分类检测的方式,加大豇豆抽检数量和频次,加强巡查巡检。针对监测中豇豆禁限用农药检出和常规农药残留超标等问题,聚焦收购环节,加大监督抽查力度,强化检打联动、行刑衔接,该移送的一律移送,该销毁的坚决销毁。截至2023年底,全省共出动执法人员14400余人次,检查生产企业、合作社等1400余家,抽检农药产品512个,立案查处涉豇豆案件5件。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农产品质量安全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江西从豇豆生产,到农药经营,再到豇豆销售全过程、全链条监管,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 Tag:

相关文章

  • 汤姆大叔免费在线观看,剧情介绍与视频信息

    汤姆大叔是一部备受观众喜爱的经典电影,现在您可以在线免费观看这部影片,无需任何费用,本文将为您介绍该电影的剧情、演员信息以及在线观看的方式。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汤姆大叔的剧情介绍,该电影讲述了一个善良、勇
    2025-05-29
  • 芜湖繁昌区孙村:“淘服节”办在青山绿水间

    “融合休闲、生活、青年、运动等元素,以工业集装箱为建设主体,通过设计师的改造、布景,打造工业新潮风格服装工厂店,衣品选择偏向于年轻化,引进星巴克及各种奶茶品牌入驻,内设桌游及充电区,外部依托乌托邦草坪
    2025-05-29
  • 弘扬脱贫攻坚精神 谱写乡村振兴新篇

    “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彻底解决了全省绝对贫困问题,补齐了全面小康最突出的短板,为全面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提供了宝贵经验。”省乡村振兴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许光友认
    2025-05-29
  • 首次“双收”迎增收——安徽部分地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收获记

    金秋十月,淮河两岸,秋收秋种正忙。在安徽省阜阳市颍上县杨湖镇,种粮大户赵化正忙着摊晒新收的玉米和大豆。今年颍上县首次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勇于尝鲜的他种植了近1300亩。4行玉米、6行大豆间作套种
    2025-05-29
  • 茄子精产国品高清视频资源推荐

    在互联网的浩瀚海洋中,我们时常会寻找各种类型的资源,其中就包括影视资源,我们将为大家带来一些关于茄子精产国品的高清视频资源推荐,帮助大家更好地享受在线观看的乐趣。我们要明确的是,这些资源都是免费观看的
    2025-05-29
  • 安徽省商务厅公示省级农村电商示范创建名单

    近日,安徽商务厅公示省级农村电商示范创建名单,具体如下。关于省级农村电商示范创建名单的公示根据《安徽省推进“电商安徽”建设领导小组关于印发全省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皖电商〔2021〕1号)、
    2025-05-29

最新评论